在岁末中,看到了“古老”又“团结”的中国
1
1
阡陌的述说2021.1.15.mp3阡陌的述说2021.1.15.mp3
06:25未知来源
播放
旧历的年尾毕竟最像年尾。
农历年尾,年关在望,该收获的已经收获,该收藏的已经收藏。人们还没有闲下来,开始做着一年里最用心的准备:置办年货,打扫屋舍,张罗家宴,呼朋唤友……空气里弥漫着浓浓的情味,连行走的脚步也多了些欢腾的节奏。
年尾的氛围,总是有些古老,在这种古老里,透出温暖的味道。辞旧的欢喜,来年的祈盼,羁旅的乡愁,韶华的感慨……一代又一代,一个个忙碌的人,一件件琐细的事,把每一段再平凡不过的生活,从千百年前延展到今天,连结起一幅壮丽的风俗画卷。
我们在岁末的琐屑里,看见古老而深情的中国。或许,史册里的重大事件,构成了历史的骨架,然而那些日复一日、看似湮没无闻却又无比生动的生活,才形塑了文化的血肉。
最冷的腊月,也是最热闹的时节。一年又一年,我们用日进不衰的心意,在如此深情的时候,向平凡的生活致敬!
2
生活的本质是活着。人要活着,就免不了家长里短、柴米油盐。俯拾皆是的凡人小事,濡染出万般人情世相。
中国的华瀚篇章里,从不缺少家国史诗,多的是传奇绝唱,但在人们的理想里,也包含着对世态风物、寻常生活的关照。所以,很多人喜爱汪曾祺,偏爱他笔下那些平平淡淡、波澜不惊的生活。“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生活原本平凡。然而日常的生活,一旦代入艺术的语境,也可以成为非凡的事物。
伟大的艺术里,其实处处写着平凡:诗经里的木瓜、桃李、琼琚,唐诗里的月色、楼台、长安,宋词里的夜雨、醉花、残酒,元曲的汉宫、墙头、梧桐,明小说的风物、市井、人间百态……
哪一样都是寻常的事物,全赖人们用艺术家的感情体味生活,世界才向我们浮现出了形形色色的美好,契合着人们悲欢离合的感触。
3
疫情防控是一场全民行动,每个人都是参与者。
回望“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无数“逆行者”除夕之夜出征驰援武汉,书写下“一家不圆万家圆,万家圆时心亦安”的大爱情怀;许多人春节期间自觉做到闭门不出、不走亲不访友、不聚集不扎堆,以各种方式为疫情防控操心出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积极响应号召、克服个人困难,将“就地过年”倡议化为实际行动,以牺牲“小我”顾全国泰民安的大局,是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也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担当。
凡事预则立。“就地过年”不是小事,牵一发而动全身,仅靠倡议还不够,需要多方联动形成合力。总而言之,不仅要拿出真金白银,更要用真心诚意留住人。如此,“非必要不返乡”才会成为更多人的主动选择。
“现在到2月底防疫非常关键,挺过去,迎来春暖花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的这番话引发广泛共鸣。
是啊,虽然乡愁渐浓,但在这个疫情防控的关键期,为了家人、朋友和公众的健康安全,让我们“换个方式过年”,待到迎来春天的和煦暖阳之时,再与亲人相聚,共叙情长。
点击图片可进入
“喜马拉雅FM”-“阡陌的诉说”栏目
来源|谁最中国
主播|张玮编辑|应仁杰
责编|康轩山监审丨钟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