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油炸”真的更健康吗?“0反式脂肪”到底咋回事?
一提到油炸食品,很多人第一反应会是不健康、垃圾食品、热量炸弹。这就催生了很多号称“非油炸”的食品,尤其是膨化食品的包装上,在明显位置标注着“非油炸焙烤型”等字样,成为一些商家的促销卖点。那么,这些标注着“非油炸”的食品就更健康吗?非油炸食品和油炸食品有啥区别?很多非油炸食品包装上还写着“0反式脂肪”等字样,这又是指啥?怎么判断食品中是否含有反式脂肪呢?
非油炸食品和油炸食品有啥区别?
要想知道非油炸食品是否健康,就要先来了解一下非油炸食品和油炸食品有啥区别?
首先,“油炸”和“非油炸”指的是两种不同的食物干燥工艺。
就拿最经典的油炸食品薯片举例来说,制作原理就是以油作为介质,让土豆干燥脱水。在高温油炸的时候,土豆片里原本水的位置被油占取了,就实现了食物干燥的效果,当然食物脂肪含量也就变高了。
而非油炸薯片通常用的是喷淋食用油热风烘干工艺,原理就是以热空气作为介质,一方面让土豆变熟,一方面带走里面的水分。但想让薯片的口感变得酥脆,同样离不开油。所以,要在其表面喷油或者淋油,再加上土豆本身的吸油能力很强,即便不是油炸,脂肪含量也很高,所以也并非所谓的低脂。
有的小伙伴会问,即使不是低脂,那肯定也要比油炸食品的脂肪含量低不少吧?
继续拿薯片来说,某品牌油炸薯片每份30克,脂肪含量为10克,那每100克脂肪含量就是33.3克;而另外一品牌非油炸薯片每100克的脂肪含量为25.8克。可见,无论是否油炸,二者的脂肪含量都很高,相差并不大。毕竟为了那口酥脆的口感,肯定少不了要用到油的。
什么是反式脂肪?
有的小伙伴又问了,油炸和非油炸的脂肪含量都很高,自己又想吃这些食品怎么办?建议您首选0反式脂肪的。那么,这反式脂肪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反式脂肪也叫反式脂肪酸,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可分为天然和人造两种。人造反式脂肪主要来源是经过氢化处理的植物油,比如酥皮油、人造黄油、代可可脂等。这些出现在配料表中的原料都属于氢化植物油,虽说有些原料本身不含反式脂肪,但经过加工和化学反应,就极有可能转化成反式脂肪。
而在GB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就有规定,各种植物油或精炼植物油(不包括橄榄油),如经过氢化处理,应标示为“氢化”或“部分氢化”。也就是说,原料里只要用了可能含有反式脂肪的东西,就必须要标示出来给消费者看。
据了解,全球每年有50余万人因冠心病过早死亡,而反式脂肪就是罪魁祸首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号召要在2023年底消除食品工业生产中的反式脂肪。
怎么判断食品中是否含有反式脂肪?
那么,我们怎么判断食品中是否含有反式脂肪呢?
首先,大家可以注意配料表中油脂类成分的加工方式,如果标有“精制”“精炼”等字样,那就说明该食品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另外,还有一些配料表中标注着人造奶油、起酥油、氢化植物油、植物黄油、代可可脂等原料,那么该食品也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还有,大家在烹调时也要注意避免油温过高,不要用反复加热过的油来炸制食物,因为长时间的高温会使油脂产生反式脂肪酸。
最后还想提醒您的是,0反式脂肪并不等于0脂肪。无论是油炸还是非油炸食品,只要是配料表中含有加工用油,这脂肪含量都不低。
为了身体健康
我们要合理控制饮食
少选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烹饪食物时
应多用蒸、煮、炒
少用煎、炸等方式
以减少油脂的使用和
高温引起的致癌物的产生
图源|《三农未知数》截图
编导、后期|赵崇竹
编辑|康轩山
主编|蒋琳张玮
监审|钟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