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正当时——贵阳贵安用心“筑安巢“ 展开怀抱“引凤栖
城中有山,山中见城,素有山水之城之称的贵阳,除了“养人”之外,在她的另一面,最美贵阳也有一个建设激烈的“赛场”! 从南到北、由东到西,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工业产业不断升级赋能,贵阳市正彰显出无穷的魅力展开怀抱迎接未来——当前,贵阳贵安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数字活市、人才兴市,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强省会”为主抓手,以新型工业化为主攻点,以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为主路径,大力推进央企招商、产业链招商、标房招商、产业园招商、基金招商、以商招商、协会(乡友)驻外招商、市场换产业招商等,持续擦亮“贵人服务”品牌。 据了解,2023年1月至8月,贵阳市(含贵安新区)引进产业到位资金619亿元,其中工业到位资金占比达58.8%,新引进优强企业287家,清镇市稀美年产650吨钽铌金属新材料高端制造项目、开阳县聚力生特种肥料项目、中电光谷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息烽县锦源晟10万吨/年磷酸(锰)铁前驱体项目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重大项目相继落地。 2023年是贵州“产业大招商突破年”“项目建设年”,也是推进“强省会”行动的关键之年。贵阳市投资促进局局长皮启荣表示:“全市投资促进系统将坚持产业为先、项目为王、效益为本,以项目论英雄、凭招商比能力、以落地看作风,充分整合多方招商力量,落实好‘产业大招商突破年’各项要求,围绕‘数据实、举措实、成效实’开展实打实的招商,助力贵阳贵安高质量发展。” 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 近年,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西部地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重要位置。贵阳市紧扣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先行区的战略定位,畅通开放通道,搭建开放平台,加快步伐扩大开放,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新征程中扛起省会担当。 贵阳市委明确提出,贵阳贵安将按照“强省会”首先强产业、强产业重点强工业、强工业聚焦制造业的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市。 2022年以来,贵阳市深入实施工业倍增行动,七大重点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4.3%,制造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2.5%。2023年上半年,全市工业总产值2004亿元,制造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2.1%。 在大数据与工业深度融合方面,2022年,贵阳市“两化融合”水平就达到了62.5。其中,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数字化生产设备联网率均排名全省第一。 另外,贵阳的大数据产业表现尤为出色,它是中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苹果、华为、腾讯、网易、美的等全球知名企业都在贵阳设立了数据中心。除此之外,还有比亚迪、宁德时代、稀美、聚力生、锦源晟、联东、联积电子、东方电气、胜威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在贵阳投资兴业,成为贵阳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2012年至2022年,贵阳市生产总值从1634.16亿元增长至4921.17亿元,10年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1.65%,是中国进步最大的城市之一。 可以预见,在强省会的助力下,贵阳将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如今的贵阳已成为国内最具活力和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之一,被评为中国投资热点城市。 产业发展要素资源优势凸显 2022年,国家启动了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的建设,贵阳被确定为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并增强贵阳的国际服务功能。 由贵阳北上,可连通“黔渝新欧”国际大通道;南下,可连通西部陆海新通道。贵广铁路、沪昆高铁、渝贵铁路、成贵高铁、贵阳市域环城快铁相继建成,贵阳入列全国十大高铁枢纽城市;建成贵遵复线、贵瓮、贵惠等一批高速公路,对外高速通道达到13处;龙洞堡国际机场进入双跑道时代、跻身2000万级大型繁忙机场行列;贵阳港开阳港区实现通航,交通优势日益凸显。 不仅如此,贵阳的自然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其中铝土矿保有储量5.51亿吨,磷矿储量13.1亿吨,煤炭资源储量20.12亿吨,拥有中草药1993种,还有大量石灰石、大理石、重品石及硅、锦、铜、金等矿藏。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30.7万干瓦,可开发量为87.3万千瓦。水电站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已形成水、煤互济的能源格局,使贵阳成为贵州电网的主要供电区,西电东送基地之一。 此外,贵阳市科教资源丰富,市域内高校37所,全市现有院士工作站3个,博士后工作站9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个,省部共建工程研究中心5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97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7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95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8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8个,省级众创空间18个。 近3年贵阳贵安年均新增人才10万人以上,人才总量超过123万人2022年以来引进高层次及急需紧缺人才3405人。实施“筑人才强省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行动2022年以来,新增留筑高校毕业生13.35万人。 交通运输便利、矿产资源丰富、科教资源强盛、人才智力密集,贵阳市正织起了一张高质量发展之网,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贵人服务”锻造一流营商环境 近年来,贵阳市全力抓好各项政务服务改革工作,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深化“放管服”改革,紧紧围绕“强省会”行动工作要求和全省政务服务工作部署,出台了包括《贵安新区做优“贵人服务”品牌建设国内一流营商环境2023年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贵阳市将本级设置的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取消,涉企涉民证明事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应减尽减。推进了“一窗通办‘2+2’模式”改革,以政务服务“一表办”、“一网办”、“一窗办”、“一次办”、“一站办”为主抓手,持续做优“贵人服务”品牌,企业开办1个工作日完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80个工作日以内,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招商项目实现100%全程代办,成为全国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试点城市。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仅在政策上锻造一流的营商环境,相关的负责人也纷纷表态做好产业项目服务。 在今年10月宁德时代项目产业链对接会上,贵阳市委常委、贵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王嶒曾表态:“广大企业家到贵阳贵安投资,我们将坚决做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提供全方位一流的‘贵人服务’,让大家在贵阳贵安投资顺心、工作安心、生活舒心!” 在“贵阳招商易”平台小程序端“贵阳贵安工业产业一张图”的发布会上,贵阳市投资促进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方芳同样表示希望企业家朋友通过“贵阳贵安工业产业一张图”全天候、保姆式指引导航服务,能更加深入了解贵阳贵安,发现贵阳贵安更多投资机遇,进一步感受贵阳贵安改革创新的魄力,优化营商环境的实力,全市投促系统将持续擦亮“贵人服务”品牌,主动靠前服务,以一流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家在筑放心投资、安心创业、舒心发展,共同为“强省会”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劲动能。 暖心的举措、具体的服务,不断推动贵阳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已经连续多年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估中位居第一,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商事制度改革还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 精准发力招产业蓄势聚能促发展 近年来,贵阳市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贵阳市投资促进局积极行动,不仅选派优秀干部至贵阳市政府驻上海联络处、驻广州办事处、驻重庆办事处跟岗锻炼,建强驻外招商队伍,还不断创新工作方式,谋划好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助力全省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 今年10月,贵阳市投资促进局还在21世纪经济报道手机客户端开设了“投资贵阳:贵阳市重点招商项目集中推介”专题栏目,专栏共设投资导航、投资动态、项目推介、标房招商四个栏目,可以全面了解到贵阳市的投资政策、各区的重点项目等情况,为投资建设贵阳提供更清晰、更便利的指南。 在招商领域方面,贵阳明确围绕“1+7+1”重点工业产业,在动态完善并用好重点区域“两图两库两池”的基础上,新增编制预制菜(替代健康食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替代锂电池)、航空航天材料等7条产业细分领域研究,同时持续强化建链、强链、补链、延链,把目光聚集到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川渝、长三角和华中等重点地区,扩大与央企、国企等优强企业的合作领域和范围,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链条长、覆盖领域广的引领型龙头项目落地筑城,提升产业集聚效应,形成新的发展动能。 在招商方式方面,贵阳积极“走出去”、主动“请进来”,大力推进央企招商、产业链招商、标房招商、产业园招商、基金招商、以商招商、协会(乡友)驻外招商、市场换产业招商等,紧锣密鼓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招商精准服务方面,贵阳市各级各部门主动对接了解企业需求,帮助企业完善、延伸现有产业链、供应链,提高企业生产达产效率,推动招商项目快落地、快开工、快投产、快见效,力争签约项目落地率、资金到位率“双提高”。 风劲扬帆正当时,产业发展立潮头。如今贵阳的经济社会发展无疑已进入了高质量、加速度并举的时代! 本文数据来源:《2023投资贵阳》 本文图片来源:贵阳市人民政府网及投资贵阳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