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财经连线|独家对话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张维迎:企业家精神无法被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代替
27:16
2022年以来,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发散发,尤其是二季度我国经济受到超预期因素的严重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等的推动下,我国上半年经济仍顶住压力实现正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披露,初步核算,2022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6264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5%。
如何抓住经济恢复重要窗口期,稳市场主体稳就业稳物价?作为市场重要参与主体的企业家,如何提升企业家信心?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企业家、资本和政府在市场中分别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企业家精神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能否取代企业家决策?就上述问题,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张维迎。
好的政策环境促使企业家发挥才能
我总结中国这几十年的变化,第一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企业家主要是农民出身的。农村土地包产到户之后,政府又给了一些经商的自由,虽然这些企业家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基本就是小学毕业、初中毕业,但是他们非常具有冒险家精神;第二个阶段是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南巡讲话之后,一大批原来在国有企业或政府工作的、甚至在政府获得相当位置的人,比如说处级甚至局级干部的人下海,由政府官员转变为企业家;再后来就是到了2000年左右,互联网时代出现了大批海归派企业家;现在是到了90后、00后的这些更年轻的一代企业家的阶段了。
新经济、新产业的发展中,都可以数出一些优秀的企业家。哪个地方有这些企业家队伍出现,哪个地方的经济就发展起来,比如珠三角、长三角的发展都比较早。这些企业家如何改变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给了他们发挥才能的体制制度、政策环境。有了这个条件,有企业家才能的人就能实实在在地做企业,国家经济就发展起来了。今天也是这样,未来也是这样。
企业家可以创造市场
世界是不确定的,企业家本来就要应对不确定性,这是他的使命。但是像新冠肺炎疫情这样一个突发事情对所有企业的冲击还是非常大,比如国际贸易就受到冲击,未来可能还有更多的挑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你面临的挑战越大,企业家精神就变得越重要。这时候怎么让企业家更好发挥作用?我认为还是要给他们更多选择的空间,也就是有更多的自由,包括经商的自由、创业的自由、创新的自由,这样才能发挥出企业家的才能。
具体怎么做?这就要企业家自己判断决定。但是什么样的一个环境能使得这些企业家精神发挥出来、能够让企业家能更有信心?我认为一是要针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去评价判断市场本身的技术变化、市场消费的胃口变化、竞争对手可能的策略变化等;另一方面是要尽量减少政策体制的不确定性。
既然有方法可行了,那么回到最基本的经济学思路,怎么用最小的代价达到目的?这方面就需要政府让企业家自己去选择,最重要是要给企业家信心。市场不是说客观存在那里,然后企业家去满足它,而恰恰是企业家可以创造市场。我们创造的GDP价值,只有被消费者认可的那才叫真正的价值。只有这样的一种增长,我认为才是健康的增长。
企业家有很多类型,有一些企业家看得更长远,不会被眼前的利益诱惑,但同时也必须承认很多企业家经受不起短期的诱惑。如果货币在放水,就会诱使他做些“短平快”的事情,再过3年、5年这些就会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尽量不把这种选择留给企业家,而是要让企业家有信心,要让他做选择时不由其他人为因素来决定,而是由他自身的判断、他的能力来决定。
要有平等的准入制度
为让企业家有同等的机会,优惠政策应该是普遍的。政府如果做好这方面的事情,真正的企业家就可以冒出来,可以做得更好。但如果过度干预企业,企业家有一些才能就可能用歪了,本来应该是创造财富,现在就变成去寻租,通过关系得到补贴。看起来账面上赚钱了,但是他赚的不是消费者创造的价值,而是从税收那边转移过来的钱;还有一类情况是由于某些限制,可以在同一件事上创造100%价值的人没机会做,就只能由创造50%价值的人做,看起来赚钱了,但从社会的机会成本看,整个社会是亏损的。
对于产业政策,资源配置是个分散决策,不能集中决策。如果人们选择都一样,都去做最好的东西,那都完了。回过头来看,一些产业政策有时候就会带来这种效果。即使让最优秀的企业家坐下来研讨产业政策,按照多数人的意见来决定,它也是有问题的,更不要讲用其他的标准。所以,只有我们让企业家进行更好的发挥,每个人做自己的判断,有些人失败了,有的成功了,成功了就证明了方向是对的,相关的市场就扩展开了,经济增长就随之而来。
过去几十年那么多优秀的企业家来自北大清华,我希望未来也是这样,这需要我们多方面的努力,包括甚至综合报酬、企业家声誉形象等等都要改变。
人类有好多的知识是书写不出来的,我觉得企业家最大的特点就是他有好多知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信心十足做的一个决策,在别人看来这完全胡闹,成功了后又觉得他赚的钱来路不正。所以我希望大家对企业家的理解能更正确客观一些。
企业家精神永远是被需要的
就像一个人天生就有音乐天赋,但是能不能成为一名歌唱家和后天的培养肯定有关。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些“企业家精神”,但是真正能成为企业家和称得上企业家的是少数人。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些“企业家精神”的“天分”,但是靠做企业养活自己的人只有一小部分。
策划:陈晨星于晓娜
监制:施诗
记者:卜羽勤
编辑:陈洁
制作:李群李依农
设计:林军明
新媒体统筹:丁青云曾婷芳赖禧黄达迅
海外运营监制:黄燕淑
海外运营编辑:张然唐双艳吴婉婕
海外商务合作:黄子豪
出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作者:卜羽勤编辑: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