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葬、树葬、草坪葬……生态安葬你认可吗?

时间 • 2025-08-03 06:14:18
安葬
殡葬
生态

“入土为安”是传统殡葬观念。近年来,中国多地不断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殡葬新风。其中,一些地方发放安葬补贴金鼓励树葬、海葬、草坪葬等节地生态葬。

与传统的安葬方式相比,这些新型的节地生态葬法更节地、更环保、更有利于节约资源,从一开始不为群众所接受,到目前逐步为群众所认可和理解。

“小众”生态安葬,逐渐被“大众”认可

3月31日,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功德园思园生态广场举行生态葬公祭,12位逝者家属选择为亲人进行花葬。据统计,2021年一季度,扬州墓园内每5户家庭,就有4户选择节地生态葬式。

4月2日,在河北省衡水市一场生态安葬仪式举行。安葬仪式上,逝者家属将骨灰坛抱到树下,跟往生者做最后的告别。然后,撒花瓣、培土、敬献鲜花愿他们一路走好。逝者家属王维国表示,生态安葬是文明的一大进步,对死者是最好的安慰。“父亲在生前就有要求,要回归自然,希望我们给他生态安葬。”

这些现象表明,曾经非常“小众”的生态绿色殡葬,如今接受度越来越高。

生态殡葬逐步被社会认可,首先在于其成本低、占地少。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尤其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墓地供不应求,高价墓地让群众叫苦不迭。正常情况下,1亩土地除去绿化等面积后,仅能安置50个左右的墓穴,如果用做生态安葬区,则可容纳几百个。

消耗资源少、污染少是生态殡葬的显著特点。以扬州墓园为例,该园今年将开辟5000m的生态安葬景观带,每5年循环重复利用一次,循环周期为30年,经过30年的降解和土地休养,园区即可重新投入使用。

这种“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将躯体融入山川大地的环保殡葬方式也愈发被公众接受。

现金补贴“生态安葬”

目前,全国多地在倡导生态葬方面,打出实实在在的补贴“惠民牌”。

//山东多地出台了生态安葬奖补政策,对逝者家属补贴1000至6000元,积极推行海葬、树葬、花坛葬、草坪葬等文明生态葬。

//河南省省会郑州自2020年4月起,对采取树葬、草坪葬、花坛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的,每具骨灰给予丧属1000元(人民币,下同)补助。

//天津《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办法》显示,在符合条件情况下,逝者遗体火化后60日内直接选择节地生态安葬,丧属最高可领取2420元补贴。

//沈阳海葬活动从每年3月份开始至10月末停止,每具海葬骨灰补贴400元。对选择树葬、花坛葬、草坪葬方式安葬骨灰的丧属,按1000元标准减免购墓费用。

//广州亦倡导骨灰撒海、树葬等其他生态葬方式,并给予300元、500元、2000元等不同金额的安葬补贴。

社会在发展,风俗习惯也会随之演化。殡葬改革,除了革除传统丧葬风俗中与时代、与国情不适应的部分,更应锐意创新,善于运用先进技术打造新习俗,带来新风尚。比如,扬州墓园在全国首创AR墓碑,祭扫者可在大屏幕和手机上找到与逝者相对应的葬位,同时显示墓碑、照片、逝者生前事迹等信息,二维码中,记录着一个个普通人的生命故事。

节地生态葬

渐渐成为时代需求的方式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丧葬之礼

维系着华夏文明的基本价值观

作为“新事物”的生态殡葬

也许是兼顾国情与礼俗的一个最大公约数

在尊重生命和技术赋能的基础上

渐进推行

来源丨中国新闻社、新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

编辑|康轩山

主编丨蒋琳监审丨钟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