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上半年新设经营主体及企业数量同比分别增长12.7%、16.3%

时间 • 2025-07-22 08:17:30
经济
增长
发展

7月1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举行7月份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在介绍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时表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国民经济恢复向好,发展质量稳步提高。其中,上半年新设经营主体及企业数量同比分别增长12.7%、16.3%。

▲国家发改委举行7月份新闻发布会

金贤东表示,今年上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有诸多特点:

一是经济呈现回升向好态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比一季度增速提高1.0个百分点。具体来看,消费逐步恢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2%,增速比一季度加快2.4个百分点;工业生产稳步恢复,服务业特别是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明显改善,规模以上工业、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比一季度加快0.8个和1.0个百分点;就业物价总体稳定。

二是经济结构持续调整优化。从投资看,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比固定资产投资整体增速高2.2个和8.7个百分点;从外贸看,机电产品出口占比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速明显高于整体增速;从区域看,重大战略有序实施,雄安新区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稳步推进,横琴、前海、南沙合作区加快建设,长三角科创与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加快。

三是发展动能加快培育壮大。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深化,上半年新设经营主体及企业数量同比分别增长12.7%、16.3%;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基本稳定,共建“一带一路”持续推进;创新成果集中涌现,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发展,新能源汽车、光伏电池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5.0%、54.5%,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四是安全基础不断夯实巩固。夏粮生产再获丰收,秋粮播种面积稳中有增,粮食等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保持稳定;能源供应保持稳定,特别是迎峰度夏电力供应保障有力,6月末全国统调电厂存煤达到1.99亿吨的历史新高;重要产业链供应链风险识别、预警、处置机制不断健全,“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断提升。

金贤东同时表示,当前经济运行正处于恢复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期,发展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依然较大,经济持续恢复发展仍面临需求不足、动能不强、信心偏弱和一些领域风险累积等困难挑战。但当前面临的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问题,也都能够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创新、促进发展的办法来逐步加以解决。

红星新闻记者付垚赵倩实习生任彤彤北京报道

编辑张寻责编冯玲玲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