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信托兑付方案正式官宣!签不签?
2023年12月25日,四川信托公布了受让方案,由四川天府春晓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受让自然人投资者持有的信托受益权份额,小编整理了投资者最关心的核心方案内容,同时,签还是不签? 一、方案是什么? 1.报价怎么算? 按本金规模分为五档,以固定比例累进兑付: 由于报价是采取累进制方式,实际兑付率具体如下。 可以看出累进制的兑付率比直接按档打折高出不少。 2.如果尽早签约是否会有奖励? 在首次获取报价后的15天内签完可以拿到基础报价3.5%的早签奖励,同时享有四川信托未来优享信托产品的优先认购权。 3.是否会扣除以往的信托收益? 针对2018年以来购买的四川信托产品收到的兑付收益超过200万元的,则按超额部分收益的50%进行扣减。 4.单个投资人认购了几个不同项目,是认购金额分开计算,还是累计计算? 合并累计计算。 5.是否存在TOT项目和其他项目分别计算? 不分项目,不按照项目底层,所有项目统一标准兑付。 6.签约方式? 目前四川信托公众号已经上线了“川信个人签约平台”小程序,信托持有人可以输入本人身份信息进入小程序进行签约。 7.收购方 根据工商系统查询了解,天府春晓成立于2023年12月19日,注册资本100万元,股东为蜀道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成都兴蜀青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是成都市青羊区国有资产监管局)各持股50%。天府春晓应该是为四川信托重组而专门设立的,虽然注册资本不大,但股东背景雄厚。 8.投资人是否可以沟通更改协议条款? 转让协议是统一的格式化模板,投资人可以选择签或不签,但不能变更条款。 9.如若签约什么时候能拿到钱? 破产重整计划通过法院裁定批准后3个月内付款30%,9个月内付款剩余70%。如果2024年3月5日(含当日)前自然人投资者签约率超过90%,则付款时间为通过法院裁定后3个月内付款100%。 10.有多长时间的签署期? 根据四川信托的公告,转让签署时间是2023年12月25日至2024年3月5日(2024年2月9日至2月17日春节期间签约工作暂停),届时系统将关闭,不再受理转让事宜。 11.如果选择不签约会怎样? 投资者选择不签约,一是可等待信托计划清收完成后进行分配,以清收的资产向投资者兑付,二是可自行向法院提起诉讼,若胜诉进入破产程序为普通债权人,但需要注意的是二者都可能面临更长的清收、赔付周期以及更大损失的风险(实际清收情况不如预期或者公司没有足够资产偿付风险),建议一定慎重权衡利弊。 二、方案捋一捋 首先,投资者肯定最关心方案有没有调整的空间,能不能给到投资者更好的报价,四川信托称“本方案已穷尽了能调动的所有化险资源,省市政府、国有企业都做出了巨大贡献,拿出了大量真金白银,尽量降低自然人投资者遭受的损失,方案已是最优方案,并且经过了审批,未来不会进行更改,也不会有更好的方案”,再调整不现实。 其次,这个方案无论是从分档累进报价、项目按人头还是按人次,亦或是扣减超额过往收益都体现出来本次风险化解在有限资源下尽量向中小投资者倾斜的整体导向,希望覆盖更多人,减少投资者损失。 分档报价啥逻辑?一般来说,中小额投资者投资额占其家庭资产的占比会更高,单个投资的损失对其造成的影响会更大。据了解,川信个人投资者里中小额投资者占绝对多数,尤其是四川地区的个人小额投资者的金融资产集中度普遍较高,而通过分档报价的方式,中小金额综合报价比例更高,让中小额投资者尽可能的减少损失,尽早拿回真金白银。 扣减过往收益啥逻辑?有限资源下,原来没分到钱的、少分钱的投资者这次就多找回点儿损失,而之前分钱分的多的投资者那就相对少拿点儿钱走,毕竟之前有不少的收益,而且按照这个方案来看,不是原来有收益分配过的都扣除,而是要超过200万以上的高额收益才会按照50%比例扣除,这种方式其实更公平、合理。 重整计划通过后付款啥意思?这意味着这次自然人投资者签约结束后,川信将进入破产重整程序,重整通过,自然人投资者拿到钱,如果重整失败,将直接进入破产清算,面临巨大损失。相关破产清算律师表示,一般来说破产案件的普通债权人的清偿率仅个位数,就算川信破产清算,投资者成功通过诉讼取得了债权也属于该类债权人。 综上来看,川信这次方案还算不错,尤其是在打破“刚兑”的背景和现有经济形势下。 三、结语 四川信托风险化解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后第一个风险化解项目,具有很强的标志性。四川信托风险化解工作是在市场化、法治化的大原则下推进实施,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一脉相承。可以看出,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定下的大基调下,未来的信托机构风险化解工作也会基于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一企一策。什么是市场化?就是根据市场逻辑,撮合交易,有人愿意接,那就重组,没有接怎么办?那就基于法治化原则,进入破产程序,能破产重整就重整,不能重整就清算,法律规定的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由此看来,对于一般投资人来说,相较于诉讼或者破产清算来说,选择签约未尝不是一个更好的、更现实的选择。无论怎样,建议投资者一定综合权衡利弊,做出理性的选择。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