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青铜、补书画,2023年四川省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开幕
今(4)日上午,由四川省文物局、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和四川省总工会主办,建川博物馆承办的2023年四川省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建川博物馆开幕。本次大赛是四川省首次举办的文物行业职业技能比赛,赛程为期两天,共设木作文物修复师、泥瓦作文物修复师、金属文物修复师、陶瓷文物修复师、书画文物修复师、考古探掘工6个竞赛项目,每个项目均设置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两个环节,其中理论考核占30%,实际操作占70%。
比赛现场
现场最引人关注的就是实际操作环节。各赛场各具特色:木作现场摆满了大大小小或圆或方的木料,题目是制作木建筑的檐口;旁边的泥瓦作现场竖立着一座座红砖砌成的“矮墙”,这是用来制作砖胎灰塑脊的“考卷”。
泥瓦作文物修复比赛现场
青铜和陶瓷修复赛场也彼此相邻,和外头热火朝天的两处露天现场不同,这两处室内赛场整体十分安静,安静中不时会响起吹风机的声音——这是陶瓷修复选手们在加热用于修补的胶泥类材料。
陶瓷文物修复比赛现场
金属文物修复赛场上,每位选手手中的物件都不一样:小编钟、小香炉、小铜爵……甚至还有青铜小面具,锈迹斑斑,古朴动人——它们都是仿制品,选手们要对其分别进行除锈、整型、焊铆补、做旧等处理。
金属文物修复比赛现场
书画文物修复比赛不在建川博物馆,因为工具和场地需要不同,另设赛场。来自四川博物院文保修复中心的书画修复师杜少飞告诉记者,他们要面对的都是书画真迹,将在比赛现场根据每件作品自身的病害受损情况,做出相应的清洗、拼接、托画心和染色等。
书画文物修复比赛现场(图据建川博物馆)
考古探掘比赛现场设在建川博物馆入口旁的一片草田边,选手们要用探铲现场“打洞”,并对探铲取上来的土样现场辨识其年代,判断下面有没有遗物留存等。
考古探掘比赛预备现场
据介绍,本次大赛经各市(州)、单位选拔,最终有78人报名(实到71人)参赛,其中木作文物修复17人、泥瓦作文物修复10人、金属文物修复12人、陶瓷文物修复12人、书画文物修复13人、考古探掘7人。选手们的实作比赛将持续至明(5)日,届时将评选产生一等奖6名、二等奖11名和三等奖12名。
考古探掘比赛现场(图据建川博物馆)
不足百人的参赛人数,对于一场面向全省的职业技能大赛来说,规模实属有限。四川省文物局党组书记王毅在上午的发言中也坦承:目前四川的文物修复行业面临巨大挑战——老一辈的技能专家年龄越来越大,年轻且有志于此的人才则相对缺乏。“希望能借此次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举办的契机,逐步构建起一个有针对性的、全体系全链条的文物保护修复体系,为文物职业技能人员成长、成才、成功创造良好环境、搭建广阔舞台,让更多优秀一线工作者脱颖而出。”王毅说。
热火朝天的木作和泥瓦作比赛现场
据著名文保专家、本次大赛的总裁判长韦荃介绍,目前全省的专业文保队伍大约只有几百人。“其实人才梯队传承还是比较有序的,从70后、80后到90后甚至00后,每个年龄阶段都有人,但就是各年龄阶层的人数都比较少,总体数量还是严重不足。”他希望这场大赛能够产生良好的宣传和激励效果,吸引更多有志于此的年轻人进入文保行业。“工作虽然相对艰苦,但成就感确实很高。”韦荃说,“看到文物在自己手中重生、焕发光彩,甚至进入博物馆长期展出,这种成就感是无可比拟的。”
红星新闻记者乔雪阳摄影报道编辑李洁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