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疾控局答红星新闻: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年底将达到25支

时间 • 2025-07-23 04:36:49
中心
传染病
国家
机制

9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

去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半年多以来取得哪些进展?对于红星新闻的上述提问,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王贺胜予以回应。

王贺胜表示,国家疾控局会同相关部门,指导推动各地落实落细《指导意见》,取得了积极成效,突出体现在体系重塑、机制创新和能力提升三个方面。

首先是体系重塑初见成效。各级疾控局已挂牌成立,国家和省级疾控中心加挂预防医学科学院的牌子,重组建设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和9家委重点实验室,布局建设15个国家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基本建成上下联动、功能完备的疾控工作体系。专业队伍的力量也明显加强,截至2023年底,全国疾控、监督专业队伍的人数达到30.5万人,较2019年增长14%;疾控专业队伍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达到61.7%,较2019年提高15.6个百分点;中国疾控中心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增至55%,24个省级疾控中心达到40%以上。

其次是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完善联防联控机制,将新冠疫情联防联控机制进一步拓展到新发和重大传染病的防控。近日,国家疾控局与香港、澳门特区签署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合作协议。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制定了33条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责任清单,进一步压实医疗机构的疾病防控责任;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扩大到了所有省份,启动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试点及公共卫生医师处方权试点,指导各地积极推进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深度协作、形成合力。强化人才培养机制,实施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支持项目,每年遴选培养一批国家级领军人才;中国疾控中心和15个省级疾控中心实行了分领域首席专家制度;联合教育部在国内18所高校建设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

第三是核心能力持续提升。今年,国家疾控局在全系统开展“大练兵”活动。监测预警方面,在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部署应用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流行病学调查方面,中央财政已累计支持培训现场流调骨干4000多人,组织开展全国现场流调职业技能竞赛。检验检测方面,建立先进的病原检测方法体系,可在24小时内确认300余种已知病原体,60小时内有效识别新发病原体。目前,23个省份建有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所有省级和90%的市级疾控中心具备病毒检测和分离能力。应急处置方面,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年底将达到25支,基层传染病应急小分队实现市、县全覆盖。

红星新闻记者胡伊文北京报道

编辑张莉责编官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