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高管的人生实践:千金难买是健康

时间 • 2025-07-02 15:41:32
专业
体检
医疗
健康

2023年4月,媒体披露某上市公司副总经理钟某减持公司股份9.1万股。这次减持相当于钟某将自己持有的该公司全部股份全部卖出。


正在流言四起之际,又一噩耗传来,有网友披露钟先生突然离世,年仅44岁。消息一经披露,公众纷纷表示震惊。


猝死的背后日复一日的辛苦工作早已让他的身体不堪重负。年仅44岁,身为市值近百亿的上市公司副总经理,可谓前途无量。与此同时,他上有老下有小,同样是家中的顶梁柱。在旁人看来,幸福美满的家庭建立在疏于精心照顾的躯体上,而这看起来普通的照顾自己在日理万机的经营群体中成为了一种另类的“奢侈品”。


同事表示工作中的他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突出,还乐于助人,是一个好领导、好同事;在生活中的他是一个好父亲、好丈夫、好兄弟。大家对他的离去深表遗憾,但又无能为力。


手持鲜花,身陷泥潭的企业高管们


企业高管们,是人人艳羡的群体,他们出入高级写字楼,年薪百万。他们在职场上叱诧风云,交出一份又一份漂亮的KPI成绩单。但大多数的他们却是手持鲜花,身陷泥潭。作为企业高管,常年与压力、竞争、焦虑为伴,每天看不完的报表,开不完的会议,推不掉的应酬,让身体日复一日地透支着。对他们而言,体检报告上的异常指标比任何考核来得更让人无力。


爱康集团发布的《2022年中国企业家健康绿皮书》显示,在2021年10月-2022年6月参加体检的7949名中国企业家中,已有20人确诊为癌症,癌症发病率至少为2.52‰,也就是说每1000位体检企业家就有超过2人确诊,高于城市人群癌症发病率(1‰)。其中甲状腺癌确诊人数最多,往下依次为乳腺癌、肺癌和宫颈癌等。


其实不只是企业高管,整个社会上班族的健康状况似乎都不容乐观。有调研报告显示,由于居家久坐、缺乏户外运动,33.6%的白领受颈椎腰椎痛困扰,其次是发际线升高、睡眠问题、视力衰弱、体重无法控制、浑身乏力等,让白领备受亚健康侵扰。


扛过了经济周期,抗不过身体的癌细胞


近几年,受疫情影响,经济大环境不容乐观,很多行业头部企业都纷纷出台优化人力政策,就连曾风头无两的互联网行业,也逃不过裁员的命运。


“集团通知,事业部多条线合并,涉及合并的条线负责人、城市总、总部部门总监等高管人员,进入活水计划,重新竞聘上岗。”这条消息来自国内某大型互联网企业,“活水计划”是该企业在经济下行,业绩不断收紧的情况下推出的高管优化方案。


作为该企业渠道开发条线的总监,黄志城(化名)在收到消息后,便开始彻夜难眠了。他今年48岁,上有老,下有小,妻子在家全职,在深圳又背着巨额房贷,一旦工作不保,将会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于是他只能更努力地表现,庆幸的是,凭着过硬的专业能力,他在“活水计划”中脱颖而出。可新位置刚坐稳没多久,他就被查出因长期饮食不规律,患上了胃癌,公司也顺势让他提前“退休”,给其他人腾位置了。黄志城的例子,是当前很多高管所面临的困境缩影。他自嘲道,“我扛过了经济周期,但抗不过身体的癌细胞。”


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所长助理兼秘书长贾应男指出,“疫情三年,我们整个中小企业主受到蛮大的冲击,他们有更高的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带来了更高的健康风险。”


越来越多的高管英年早逝,健康问题迫在眉睫


从2018年至2021年,据媒体报道约110名A股上市公司高层或实控人相继因病去世,平均年龄59岁,其中最年轻者仅42岁,去世人数最多的年龄为49岁。2023年已至少有7位上市公司高管逝世,平均年龄仅56岁,最年轻者44岁。


这些高管的离世,对其家庭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打击,有些甚至上演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同时,因为高管们多是行业领军人物,还会影响企业命运所向,甚至牵动行业发展走势。因此,越处于“高位”,越需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只有身体的本钱保住了,才能福泽家庭,引领行业,实现人生抱负。


一份研究机构发布的《2022中国高净值人群健康投资白皮书》中,对中国高净值人群健康投资趋势做了相关分析——当他们拥有了财富自由后,对自身健康管理的需求被提到了首要位置。要拥有自由的生活,先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健康。


事实上,重视“未病先防”,在国内的公立医疗体系中,一般是从照顾到最大多数人的基本医疗需求为出发点。国内医疗系统也一直强调的“早”字预防原则,以降低高危人群的慢性病发病风险。


比如在常规体检和慢性病的筛查上,优先保障的是基础的医疗服务,以及对危重症患者倾斜较多的医疗资源投入。这样的好处是医疗系统的可负担和高效,但也必须指出,慢性病筛查干预的长效机制在国内还处在探索完善阶段,无论是预防措施还是诊疗规范,并未能满足庞大的群体需求。


后疫情时代,医疗系统承受了巨大的护理与诊疗压力。当大量患者涌向医院,病床、专科门诊、每一项检查、手术都需要提前预约,医院在协调患者的时间上也着实捉襟见肘。高强度的医疗工作中,医疗就诊体验也就无法得到保证。


尤其对于都市精英群体来讲,在为健康咨询支付时间成本的考虑上,选择专业的体检机构进行系统的定期防癌体检,决策也会更加慎重。


事实上,绝大部分的慢性病都是可控可防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80%的心脑血管疾病、80%的二型糖尿病、绝大部分的原发性高血压,甚至40%的肿瘤都是可以预防的。从疾病预防控制来讲,不管是慢性病还是癌症,系统规范的预防筛查体检,是发现病变的重要途径。


是否能与专业的医疗服务机构建立牢固的关系,医疗服务机构的专业资质、检测项目深入的完整性,以及服务流程的规范,是否能够高效且深入地进行医疗评估,以上都是重点考虑因素。这也给高端专业的医疗就诊机构提供了契机。



寻求高效专业的综合医疗服务


能够提供专业的全面健康评估,在体检全程有更专业的针对性指导,并结合体检结果定制个性化的诊疗方案,是大势所趋,而综合性的医疗机构往往具有优势。



举个例子,国内普通的医疗体检机构,在体检结束后只需要出具一份检测项目的数据报告,对于体检指标异常情况给出书面形式的总结性病因归纳,至于指标异常情况后续是否需要介入治疗,并没有专门的医生负责跟进和评估,患者也只能依据个人的知识储备或通过上网查询后,自行联系相关科室寻求帮助。


与此同时,不能忽视的一个现实情况是,在国内,多学科协同诊疗模式还处在建立完善阶段,服务流程是否科学合理,诊疗场所和专业技术人员、设备设施配备是否到位,都是面临的难题。虽然不少地方的三甲医院针对一些特殊疾病已经开展多学科诊疗,不管是转诊,还是已经建立的多学科临床诊疗路径,能够从风险筛查评估阶段,发现更多可能关联的潜在疾病因素。但要想覆盖到全国范围内更广泛的医疗系统,形成系统科学的运行机制,任重道远。


事实上,从世界范围内的医疗时间来看,都要权衡医疗所面临的人口基数、医疗成本可负担、服务体验以及价格等等因素。



欧洲一些国家选择了可负担和好的服务体验,但是代价却是漫长的就诊等待。比如英国在全民免费医疗制度下,一个择期的骨科手术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等待。


而海外拥有顶尖医疗专业资质的综合性治疗医院,基本能够抵消以上所有顾虑。这其中,有着“美国总统御用医院”之称的妙佑医疗国际(MayoClinic),在国际政要和王室中广受赞誉。多位美国前总统是这里的病友,美国前任总统奥巴马曾评价它是“美国医疗质量的标杆(Mayoismodelforquality)”,代表着美国医学最高水平。


从2016年度至今,妙佑医疗国际连续七年入选“全美最佳医院荣誉榜”,是全美拥有最多NO.1专科的机构之一,多个专科更是开拓了人类医学先河。也有不少国内三甲医院的科室带头人,慕名前去妙佑医疗国际学习、交流。数据显示,妙佑医疗国际每年接受10余万来自世界各地的医生前来参观、学习和进修。


通过专业、系统的医疗服务给更多有需求的患者提供综合的医疗护理服务,妙佑医疗国际的高管健康计划,提供了这样的解决方案。


从高管保健医生进行深入会谈开始,评估每一位来访对象的整体健康状况,结合生活阶段和已确定的可能存在的风险,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量身定制健康检测方案。



根据特定的医疗需求,定制一系列筛查评估项目,包括但不限于综合健康评估和病史审查、全方位的预防性筛查检测、心血管咨询、药物和免疫审查、生活方式评估等;在以上预防性健康评估基础上,根据检测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健康计划,解决已发现的问题并确定可能影响未来健康的风险因素。同时,妙佑医疗国际全面、深度的多学科协同诊疗经验,也会对进一步的复诊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但也需要指出,准确可靠的健康筛查,尽早发现“危险信号”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几十年中,慢性疾病和癌症年轻化的激增也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而且面临的风险可能不仅是癌症,除非采取行动践行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与疾病较量的“战疫”中,没有局外人,人人都是当局者。而人生的终极较量,最终拼的是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