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土地到餐桌 只隔着一个二维码_1
我们每天都在消费粮食、蔬菜、水果、肉蛋奶、水产品,这些农产品,它们各自的产地在哪里?生产者都有谁?
前些年出现过种粮的土壤受到污染的事件,这让土壤、水源的安全性也受到广泛的关注。
还有,农作物在生长期内,施过几次肥、打过几次药?所使用的农药是否符合标准,有没有国家禁用的高毒农药?
畜产品在养殖过程中,饲料是否安全达标?各阶段的防疫是否都做了?所用的防疫针剂、药剂是否为合格产品?
农产品上市之前是否通过了农残检测、达到了标准?……
“舌尖上的安全”,是大家都关心的事。让农产品的来源“可追溯”,是农产品保供的重要话题之一。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完善农产品认证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系统”。
2018年10月,《农业农村部关于全面推广应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的通知》发布。
《粮食安全干部读本》视频《农产品有了“身份证”》
农产品溯源平台采用大数据技术,为农产品建立“身份证”制度,给每一个(种)农产品赋予专属的电子条形码、二维码,里边存储着农产品从种到收,再到仓储、运输、销售的全产业链信息。消费者只要扫码,就可以了解农产品从土地到餐桌的全套信息。
《粮食安全干部读本》视频《农产品有了“身份证”》
农产品的“身份证”制度,让消费者放了心,也让生产者种地有了新动力。有“身份证”的农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可信度会提升,最终会有利于农产品品牌的建立和农民增收。
盛产苹果的陕西富县探索了“合格证+追溯码”模式。每一箱富县苹果,既有农产品可追溯二维码,也有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双覆盖”的模式为富县苹果的品牌增加了质量安全的“新名片”。
山东滨州在全市推行韭菜专用二维码追溯捆扎带,这种有“身份证”的韭菜,每公斤的批发价格比同类品种要高出0.8~1元,每亩增收5000元左右,“滨州韭菜、优质安全”品牌已深入民心。
在黑龙江的大型农场,大型农机都配备全球定位系统,这套系统可以和消费者的手机联网,能够实时看到农场里的作业情况、地块情况、产品的收获、包装情况。因为信赖度的提高,农场的销售额比之前提高了很多。
《粮食安全干部读本》视频《农产品有了“身份证”》
来源可知、去向可追、质量可查、责任可究,从土地到餐桌,从农民增收到农产品保供,农业现代化正在为捍卫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而不懈努力。食有源,心方安。
《粮食安全干部读本》视频《农产品有了“身份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