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安邦保险万能险,还能按期兑付吗?
我们每周摘取21知道-“问答”平台的热门问题,助您读懂新闻背后的商业逻辑与投资机会。
21知道——汇聚顶尖财经记者的问答平台
1
买了安邦保险万能险,还能按期兑付吗?
李致鸿,金融版资深记者
官方回复:接管不改变安邦集团对外的债权债务关系。接管期间,接管工作组将在监管部门指导下,依法依规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持公司照常经营,确保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并依法维护各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
通俗回复:不会影响。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不能破产,即使出现问题,保单也会转给其他保险公司正常履行。
有更多关于金融保险领域的问题,你可以《点击这里向作者提问》
2
2018年的经济状况会好于17年吗?物价是否会大涨?如何通过投资规避风险?
张奇,金融版记者
这是两个挺大的问题,先简要回复一下。
经济方面,随着消费在GDP中的地位提升,经济总体平稳向好,2018年经济或面临外贸争端,基建、地产增速放缓压力,所以大概率稍弱于2017年,不过结构将持续优化。近年来,推动的供给侧改革也说明了我国经济存在结构性差异,所以您所处行业的情况还需具体判断。
物价方面,大涨不至于。温和通胀才是大概率事件,所谓温和通胀,即CPI在3%以内。我们常常会说存款利率跑不过通胀,目前一年期定存基准利率为1.5%。不过相信您应该更多已经在投资货币基金,目前利率水平4%左右,跑赢通胀毫无压力,并且未来伴随着联储加息,市场利率仍存在上升压力。
具体来看,经济方面:
其实每年都会有各家券商对下一年的经济形势作出判断,并由此判断投资机会。各家观点莫衷一是。不过核心的分析框架一致,GDP增长水平一般会用“三驾马车”投资、消费、进出口来评价。其中投资有主要分为房地产、基建、制造业。
2017年中国GDP增速为6.9%,此前2016年、2015年分别为6.7%、6.9%。从数据上可以说明,GDP出现小幅反弹。不过这并不意味未来将持续上涨。分析2017年GDP增速回升的原因,一是出口数据亮眼,二是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弱于预期。
因此2018年仍将面临变数,主要在于贸易争端,若影响出口2018年经济增速将受到负面影响。此外房地产、基建投资增速在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和房地产调控之下,资金受限,投资会弱于预期。
需要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结构正进入消费主导的时代,未来经济波动性收敛,稳定性将提高。此前,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说,从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关系看,消费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近几年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50%以上。虽然投资在经济增长中仍然起着关键作用,但消费对增长起着基础性作用,是主要驱动力。这也意味着,未来经济增长仍具备平稳的基础条件。
此外还有一个信息值得关注,多地均在对GDP挤水分,天津等地都下调了当地GDP,不过这对全国数字没有太大影响。“因为国家统计局在很多年以前对全国的GDP的核算已经基本上不再用地方的数字,它是采用直接采集数据的办法,跟各个省市的政府没关系,有直报的系统。所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的GDP的总量以及增长率的数据相对是比较准确的,不会受地方数字的影响。我们看到这些年来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总是小于地方数字的加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称。
综上,未来GDP不会大幅度波动,不过可能会弱于2017年。中金公司预计为6.9%、中科院预计2018年中国GDP增长6.7%。摩根大通预计为6.7%。
物价方面:
以下分析来自招商证券徐寒飞,“综合考虑影响2018年CPI的主要因素:2-4月鲜菜是主要矛盾;如果油价启动,5-9月油价可能是主要矛盾(不确定性大);如果猪周期启动,4-9月猪价可能是主要矛盾(启动概率不大);此外,服务价格继续小幅上涨。”
上述分析较好的阐述了各阶段影响CPI增速的主要原因,至于具体数据方面,综合多位分析师观点,2018年全年CPI增速有可能在2%-2.5%之间,难以构成货币政策全面收紧的条件。徐寒飞预测,2018年CPI同比高点在2月,中枢位在2.6%附近,不排除达到3.0%的可能。但4月开始将明显回落,全年CPI同比均值预计在2.2%附近,持续上行概率较小。
至于投资规避风险方面,其实目前介绍的文章已经很多,如果您是风险偏好型可以多配股,如果您风险厌恶型可以多配货币基金。总之合理配置就好。
有更多关于央行、信托领域的问题,你可以《点击这里向作者提问》
3
农村的邮储银行把农村资金全转出去投资了!能把农村的邮储银行取缔吗?
辛继召,金融版记者
您好,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取缔”一家银行,就能解决农村地区资金外流的问题。
第一,农村地区资金外流是长期存在的金融问题,是发展普惠金融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三农的投资回报率比较低,资金会天然流向投资回报率高的地方。比如房地产领域,虽然政策三令五申,但是资金仍然奔涌投向地产,原因就是由于地产投资回报率超高。从产业视角,三农的投资回报率远低于工业制造业,也更低于高新产业和房地产;农村地区的贷款质量管控,仍然是一道难题,虽然银行、互联网机构等作了诸多尝试,没有特别好的办法去控制农村地区的不良。
第二,邮储银行在我国经济中做了很多贡献,不能仅把它理解成从农村地区抽走资金拿去投资。我国邮政储蓄是在1986年经济出现比较严重的通胀形势下开始恢复并开办的。当初设立邮政储蓄,是在严重通货膨胀的形势下将其作为回笼货币的一个手段。最初的邮政业务,实际上是邮政部门代理人民银行经办储蓄,邮政储蓄部门扣除必要库存现金后,把收储资金额上缴人民银行,人民银行对其按月支付代办费用。1989年11月,央行与邮电部再次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办好邮政储蓄的通知》,规定从1990年1月1日起,邮政储蓄由邮政部门代人民银行办理吸收存款改为自办、与人民银行的关系由缴存改为转存,邮政储蓄收入由代办费改为利差。自此,人民银行对邮政储蓄的高额补贴,作为固定关系沿袭下来。
第三,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基础,即使一家中小银行的关闭,也会对当地金融秩序造成严重冲击,甚至引发区域金融风险。而只有稳定的金融体系才能对经济发展产生推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银行业关闭的只有海南发展银行一家,影响极为深远。维护金融稳定,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一直是我国金融监管的核心目标。
第四,需要指出的是,把农村资金全转出去投资,金融机构应当提高投资能力和风控能力,在银行资产端的配置上,提高本行对大类资产配置的驾驭能力,而不能过多依赖委外投资和同业投资。特别是在当前去杠杆的背景下,主动管理能力的培养,对各家机构未来的投资,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有更多关于金融、资管、Fintech等领域的问题,你可以《点击这里向作者提问》
4
麻烦推荐一些具有独立人格的经济学家,或思想家。不太想看人云亦云的东西,谢谢!
王海平,政经版记者
中国的经济学,与国外的,在我看来,基本上是两回事。张维迎先生和林毅夫先生的上次的争论,我很认真学习了,其实两位大佬的观点是没法交叉的。
国外经济学研究的根本前提是,如何防止政府行为干预市场。在我们的国度,经济学在实践中成为了为政府做事寻找可行性的工具。所以,您的问题,对我来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回答。
第一、如何研究经济学。
其实这并不复杂,首先,我建议你打出中国国家统计局的一份年度统计公报,然后,打印出来,把上面的名词弄明白,这样你就成为了半个经济学家;接着,你可以读一本经济学史,接着你就成为了“四分之三”个经济学家了。第三,剩下来的,就是实践了。
第二、我推荐的经济学家。
许小年、张维迎、周其仁,这三位是我保持经常性关注的经济学家,我感觉每次读他们的文章,都会有很大的收获。我记得10年前,周其仁的一篇文章—邓小平做对了什么,可以说读这篇文章,你对改革开放30年会有所了解。
另外,每个省市,都会有不少著名经济学者,我建议你也关注下,毕竟他们会承担很多地方政府的课题,对地方发展会有较为深入的了解。比如,我就比较关注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教授,作为经济学家,他对江苏省的影响就很大。
有更多关于区域、产业经济和财税金融的问题,你可以《点击这里向作者提问》
5
请问你对直销怎么看,是不是一种机遇呢?
李玉敏,金融版资深记者
差点把题目看成对“直销银行”怎么看,毕竟我擅长的问题是金融领域。
我个人觉得,现在社会上各种名目繁多的所谓“直销”,90%以上都是“挂着羊头卖狗肉”的传销骗局。因为传销组织从来都不会承认自己是传销,给成员洗脑的时候都会宣称自己是直销。包括很多在微信朋友圈霸屏的微商,在我看来大多是都是相似的模式,属于传销的线上化。卖的产品集中在保健品、减肥产品、洗护用品等等,实际上这些产品都是知名度不高的一些假冒伪劣产品,甚至是三无产品,成本很低,只要就是不明真相的人购买或者加入代理。为了吸引人,此前媒体还报道过,微商伪造微信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看起来很赚钱,加入了才知道就是个坑。因为,天上从来都不会掉馅饼,只会掉陷阱。如果真有人给你推销这样的直销,建议你果断拒绝,哪怕真的会错过什么暴富的机会。
很多直销常见的谎言就是,直销模式可以拿掉批发商、经销商等中间环节,未来更有发展前景,实际上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就是社会化分工的细化。即使有产品是从厂家直接到消费者的直销,也不一定就能有多成功,生产厂商的比较优势就是生产,销售并不一定擅长。
有更多关于金融风险领域的问题,你可以《点击这里向作者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