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老家的房还在吗?

时间 • 2025-07-28 08:06:01
故乡
城市
房子
老家

阡陌的诉说2021.1.10.mp3阡陌的诉说2021.1.10.mp3

08:34未知来源

播放

“叶落归根,是中国人最大的心愿。”

前些日子,在知乎看到一个问题:“在乡下有一栋房子真的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吗?”

下面的回答,基本都是幸福。

尤其今年年初疫情困居在家的时候,让我真正觉得在老家有套房的重要性。

相比被围困在城市的房子里,买不到最新鲜的瓜果蔬菜,见不到朝日晚霞,出门害怕,待家里又憋的慌。

住在老家,真的是宛若天堂。

因为家家户户大都有个小院子,小菜地里种着新鲜当季的蔬菜瓜果,养着一群鸡鸭鹅,现摘现煮,现宰现吃。

熏好的油亮亮的腊肉在阳光下透着光亮,晒好的各种老家味道的鱼干,加上腊肉能煮出大海和陆地相交融的味道。

为什么想在老家有套房呢?

这些都是原因,但并不是全部。

在许多中国人心中,在老家盖座房子像是人生的使命。

落叶归根,日暮乡关,生命在那里开始,也要在那里结束,才是一个完整的轮回。

01

老家有房就有根,在外打拼心不慌

青年时老家有房,漂泊打拼,心里就有底。

中国有句老话:“老宅一座,良田三亩”。

家有老宅依山伴水,三分良田自给自足,不管世间再怎么纷乱,最终都有条后路,居有旧屋,食有瓜果,虽然布衣饭菜,也能可乐终身。

老家有套房,就像树木有了根,扎扎实实地扎在大地上。

不管以后我们漂泊到了何处,只要根还留在那,就算漂如浮萍,心里也有底,总不至于迷失了回家的路。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走千千万万条路,但魂牵梦绕的只有一条路——回家的路。无论走得多远,心头牵绊的永远是记忆深处的家。人的一生,都在回家的路上。

背井离乡多年,才明白,他乡只是征途,故乡才是归宿。人老了,一定要在老家有套房,因为那才是真正的家。

对许多人来说,在外的房子只是住的地方,老家的房子才是永远的“家”。

无论离家多远,只要老家的房子还在,人生就有退路,累了、倦了、想回家了,就永远有个安顿的归宿。

老家有套房,人生有退路,古代如此,如今亦然如此。如果你在远方的城市无法立足,故乡永远有个家等着你回来。

如果故乡的房子没了,就仿佛无根的野草,不知道归宿在哪儿,有一天想逃离城市,却不知道该往哪里逃。

之前看过一个关于调查珠三角外来务工人员的视频,这个世纪初,人潮涌动从各地来到珠三角。

有的是夫妻俩来到城市打拼,孩子留在老家,两人在都市里用汗水和劳力为城市建起一栋栋高楼大厦,攒下十几二十万积蓄,就为了回老家盖房子,不管回不回去住,都要盖个房子。

记得最清楚的就是那一张张淳朴憨厚的脸,在镜头面前咧着嘴说:

那以后总有干不动的一天,老家盖了房子就放心了。

说这句话时,他仿佛看到房子落成竣工那天的喜庆。

对于从乡村到城市谋生的人来说,在城市立足并不那么容易,当以后干不动的那天,那又该去往何处?

可心里总是觉得只要老家有房就有家,有家便有退路,总有一个避风的港湾在等着你。

进可去繁华之地,拼命苦干;退可隐居老家,余生安稳。

毕竟当万家灯火明时,这人间还有一盏明灯为你而亮。

02

老家有房可养老,饲花弄草度余生

暮年时老家有房,归隐养老,小院花草过余生。

以前住在我楼上的,是一个六十多岁的大爷,有天他要搬走了来跟我道别,特别开心地说:“我要回老家退休养老了。”

我原以为他的开心是因为可以回家抱孙子,但其实不是。

在广州没亲人的他,暮年最后的归宿,是他的老家,一个长满竹子的小山村,他回去时正是竹笋最鲜嫩的时候。

中国人暮年的归宿,最理想的从来都是风吹稻禾香的乡村。这是千百年来,一个美丽的田园梦。

网友七月清也曾分享过她的一段经历:

她曾遇到一对来自北京的夫妇,两人退休后,在南方的一个小镇子盖了栋两层楼房子,还圈了一个花园。

平日里,就是种瓜种菜,打理自己的小菜园,偶尔回北京陪陪孙子。

几年间,虽然头发越来越白,但是精神却越来越矍铄。

暮年最好的生活,是在故乡养老。

在屋子前种上四季常开的月季,在屋后辟个菜圃,种上青菜茄子,番薯萝卜,再种上爬山虎,等夏天枝蔓爬满屋子。

春天看花秋赏月,夏夜观星冬赏雪。

等冬天来了,就搬着凳子坐在院子里,穿着棉衣晒太阳,旁边小猫小狗也昏昏欲睡。

日落西斜的时刻,就点上暖暖的小火炉,煮上自家酿的小酒,叫老友过来,昏昏灯火话平生,聊聊各自子女,谈谈秋天的收成。

老来故乡有套房,可慰这一生苦短。

秋叶落入泥土,人心有了归途,才不虚此生。

03

老家的房子,是最后的归宿

想在老家有套房,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父母。

年轻这一辈的人,或许很难理解父母对于老家盖房子的执念。

经常会在网上看到类似的讨论,父母想倾尽所有,在老家盖个大房子。

但孩子们总是反对,因为一年只是过年放假回家,盖那么大也没有用。而且,孩子想以后定居城市,可以把父母接到城市生活,盖了房子在老家,等于没有用的资产了。

其实并不是这样,对于父母而言,生活在老家和城市,心情是完全不同的。

城市适合年轻人生活,可能并不太适合老人,因为当科技开始主导生活的方方面面时,老人们总是显得有点笨拙。他们已经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学习新的事物了,就总是有些格格不入。

今年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新闻,老人因为没有健康码,被赶下车,寸步难行;老人冒雨拿着现金去交医保,却被拒收……

老来故乡有套房,父母才有最后的归宿。

他们在故乡长大,那里有他们孩提时的乐趣,有青春的记忆和老年的平静。

一草一木,左邻右舍和生活方式都是他们熟悉的,至少,面对这些他们不会感到惶恐。

想在老家有套房,那里围绕着自己的亲友,也寄托着人生幸福。

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即便走到千里之外,还是要回到故乡,因为故乡是我们的来处,也是我们必然的归途,那里有我们的祖先,有我们的童年,有人情的味道,有血脉传承的脉脉温情。

木心的一生漂泊不定,从故乡乌镇辗转到上海,年过半百,孤身前往千里之外的纽约求学,在海外漂泊二十多年。

回故乡养老,闲来在院子里喝茶,看书,听虫鸣鸟叫,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过着诗酒田园的神仙生活,人也会更长寿。

老家有套房,老年有所依。故乡没有车马喧嚣,没有环境污染,只有朴实的大地,干净的空气、流水,和温暖的人情味。

过年回家的时候,踏入门槛,一家人围在饭桌前,桌边温着爸爸爱喝的小酒,锅咕噜咕噜地煮着热汤,桌上摆了几大盘家乡的特色菜,和我们最爱吃的糕点。

听着外面鞭炮声响个不停,老房子的灯火也到了一年中最明亮的时刻。

因为有了这座房子,所有的人间烟火,尘世幸福,此时此刻都与你相关。

点击图片可进入

“喜马拉雅FM”-“阡陌的诉说”栏目

来源|十点读书、物道精致生活、搜房网

主播|张玮

编辑|刘冰凡

责编|康轩山

监审丨钟倩